发布时间:2023-03-17
信息来源:山大新闻网 时间:2023年3月15日
编者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11日、13日胜利闭幕。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山西大学主委、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聚焦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提出议案建议,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山西大学报》学生记者对双少敏代表进行了专访。
参会感悟
学生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会议盛况吗?
双少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2023年全国两会承载历史重任、备受各界瞩目。我有幸同全国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带着社情民意、真知灼见,从天南海北相约春天,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三月的人民大会堂,春潮澎湃,春意盎然。今年的全国两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党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我感到信心百倍,相信接下来,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学生记者:两会精神深入人心,您对山西大学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有什么样的展望?
双少敏: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我们既面临着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一直在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2023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持续发力之年。未来山西大学一定会更加积极响应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召,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全面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贡献山大力量、彰显山大智慧。全体师生同心戮力,一起与时代前进,汇聚起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磅礴力量!
学生记者:全国两会顺利闭幕,您返回工作岗位后,将如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双少敏:担负新任务、新使命,我们在晋全国人大代表、住晋全国政协委员信心满怀地踏上归程,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充满梦想和光荣的远征。我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原汁原味地带回山西大学,在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出表率,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接续奋斗,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努力为实现新征程良好开局凝聚智慧、贡献力量。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履职过程中,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作为人大代表,我也要继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铆足干劲加油干,以实际行动践行好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我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出表率。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启智润心教书育人,为青年学子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助力赋能,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的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学生记者:全国两会对教育强国倍加关注,作为一名从高校走出来的全国代表,您对人才培养有什么心得吗?
双少敏: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是强国建设的基础。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在新的征程上,我将积极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聚焦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守正创新,埋头苦干,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用学术服务社会,以道德思考人生。传道、授业、解惑和对真理的探求是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最本质的工作。“教育根植于爱,勤于施教,安于乐教,博于善教”,我们要以浓厚的研究兴趣为动力,以宽阔的视野和宽厚的学识,不懈追逐和跻身学术研究的前沿。
建言献策
学生记者:您今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双少敏: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年两会我带来有关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一,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支持中西部高校立足学科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及新型重点研发等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推动中西部高校内涵式发展,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其次,深入推进新一轮中西部高校“双一流”创建,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牵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学科群,引领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优势学科建设、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双一流”高校支持力度,强力推动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中西部特色高校支持力度,争取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最后,在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如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等“推荐免试研究生计划”中按照30%至40%的比例作为支持建设高校的专项培养计划,对参与该专项计划的推免生按规定在本校进行培养,从而完善研究生推免政策,推动中西部高水平大学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
学生记者:您提出以上建议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有什么样的思考呢?
双少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区高校和中西部地区高校在教育经费投入、高水平大学分布、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相关数据显示,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半数以上,从办学经费投入上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2.1万元,其中东部地区2.3万元,中西部地区1.6万元。从高水平大学分布来看,教育部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共有147所高校入选,其中东部地区共入选92所,中西部地区共入选55所。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以上占比65%,其中东部地区为70%,中西部地区为61%。从科技创新能力看,在校均专利出售金额方面,东部地区高校是中西部地区的3倍左右;在校均技术转让实际收入方面,东部地区高校是中西部地区的4倍左右。以上数据表明东部和中西部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因此作为从高校出来的人大代表,我要代表人民、基层和教育群体来发声。在提出建议前考虑到社会性、公众性,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调查研究,并进行论证,希望能把基层的诉求和意愿带到两会。这个过程就像做科研一样,确定主题,从调研开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履职感想
学生记者:作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能跟我们谈谈您的履职情况与感想吗?
双少敏:过去我做科研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学术研究,做了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更关注到了学术研究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因此我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收集社情民意,为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为改善民生献策。自2018年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累计提交20多件建议和1个议案,内容涉及教育、人才、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作为分析化学方面的科研工作者,2019年,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实验室废水废液现状”“实验室废水排放的危害”为切入点,联名30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水污染防治法提出议案,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聚焦教育事业,从高校“双一流”建设到义务教育中教科书循环使用,我向国家提出相关建议,尽可能地通过实践,尽最大的努力,让国家知道中西部地区教育有什么样的诉求和愿望,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将继续做好桥梁纽带作用,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学生记者:近年来您围绕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有关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建议,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如何驶入“快车道”?您对此有何看法?
双少敏:202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键在振兴制造业。当前,中国在未来产业布局方面已取得一定先发优势。5G基站数量领跑全球,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新能源等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但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堵点”“断点”。“卡脖子”问题,关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源头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翼,要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数字化赋能转型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学研用共同发力,着力创新人才引育,知识产权与标准领航,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使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
信息来源: 山大新闻网
相关链接:山大新闻网 (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