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知识
20世纪80年代整党运动中的“整党促经济”
发布时间:2019-04-1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20世纪80年代整党运动发生于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初期,整党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包括着“整党促改革,整党促经济”的内容。也正是这次改革开放初期的整党运动,为接下来的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开展党的建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回顾这次整党运动中是如何整党促经济,对于新时代下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整党分三期进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就成为中共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共实行了“对内搞活经济、全面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针。历次整党运动都是为了服务于当时的政治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就是最大的政治,因此“整党促改革,整党促经济,经济检验整党”也就成了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整党运动的题中之义。

这次整党运动开始于1983年10月,任务为“统一思想、加强纪律、整顿作风、纯洁组织”。统一思想,就是进一步实现全党思想上与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整顿作风,就是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纠正各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加强纪律,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家长制、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纯洁组织,就是按照党章的规定,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危险分子清理出去,开除出党。

这次整党共分三期进行。参加第一期整党的机关单位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一级单位以及解放军各大单位,参加第二期整党的是地、县两级单位,参加第三期的有农村的区、乡、村。在总任务的前提下,从每期整党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整党形势和建设、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上,三期整党各自有所侧重,但其特点都在于“整党促改革,整党促经济,经济检验整党”。

二、端正业务指导思想

第一期整党着重于彻底否定“文革”,以清除“左”的影响,端正参加第一期整党的党委党组和党员的业务指导思想,解决在经营思想和贯彻“对内搞活经济、全面改革”中存在的方向问题,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第一期整党中,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统称为“中指委”)从1983年10月到1984年1月的4个月时间里连发11则通知,对第一期整党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也奠定了接下来两期整党运动的开展模式。按照中指委要求,这次整党要走“群众路线”,各整党单位在整党中要充分听取党外朋友和党外群众的意见。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各部门的整党工作以便于统一领导,中指委向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派出联络员小组。为了让党内外群众随时看到整党的效果,坚定整党信心,中指委要求整党边整边改,“一切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要坚决解决,不要拖延”。为了保证整党不走过场,中指委特意强调了整党的内容和形式,如强调在对照检查中,需要在继续学好文件的基础上,听取群众意见,找到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照检查结束后要整改总结问题以便为接下来的整党提供借鉴。整党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以保障四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因此中指委要求第一期整党单位的党委党组必须组成两套班子,一套班子主要抓整党工作,一套班子主要抓经济工作和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以做到整党与业务工作互不耽误,互相促进。

整党开始后,参加一期整党的单位认真学习整党文件,边学文件边对照自身实际,边整边改。通过彻底否定“文革”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左”的错误的危害和影响的认识,大大增强了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清除“左”的影响和认真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面历史经验教训,更加勇于探索,勇于创造,许多地方和部门都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建设的方案、措施;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了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工作,更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第一期整党中,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多次听取各部委的整党与改革的汇报,并对其工作作出指导。

煤炭部多次到北京和基层召开座谈会,征求下属单位意见。由此,煤炭部意识到正是因为“左”的影响,干部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一些本来可以办到的改革也行不通。因此在整党中,他们拿出一段时间专门调查研究煤炭系统的改革问题,同时对本部门过去那些已经不适应改革和开放要求的文件规定进行认真检查、清理。在落实经济体制发展方面,为提高经济效益,煤炭部党组在整党中扩大公司自主权,将权力下放,加强经营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使下属公司逐步成为经济实体。农牧渔业部为了搞好农牧渔业系统的改革,部党组提出10个改革题目,并派出10个调查组分别到江西、四川、辽宁、河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山东、北京等地调查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酝酿提出农、牧、渔、农垦、乡镇企业等系统的改革总体方案,结合各行业实际,制定分行业的具体改革方案。财政部为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旧的习惯做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条法司和办公厅组成清理小组,系统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法规、规章。浙江省委常委在对照检查中,提出“系统清‘左’,不断破满,勇于唯实,大胆创新”,作为浙江省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争取在加快改革步伐、依靠技术进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前两年完成原定计划,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振兴打好基础。

这些成果,都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三、新的不正之风出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完成了平反冤假错案、严打经济领域犯罪等一系列的工作和斗争,但还来不及针对新时期党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整顿,如对党员的教育还不够充分,不普遍,十年内乱的流毒还没有肃清。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侵蚀党员干部,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党风不正的问题。他们向党伸手,争名誉,闹待遇;违反财经纪律,破坏国家计划;截留税收利润,巧立名目,挥霍浪费,侵吞集体和国家财物;在住房、调整工资和子女亲友的提干、升学、就业、农转非等方面搞特殊化;袒护、包庇犯罪分子,甚至直接参与投机倒把、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这种现象在第一期整党中就已经得到重视,开始着手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也造成人们对于纠正不正之风的错误看法,一种是把新的不正之风归于改革,认为新的不正之风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一种则认为纠正新的不正之风是中央对改革政策的“收回”。因此,有的单位领导分不清楚不正之风和工作失误,停止了诸如奖金制度、承包制度等一些正确的改革措施,使得改革有停滞乃至后退的危险。

第一期整党后期,党员队伍中又出现新的不正之风。某些政府和人民团体机关或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套购国家的紧缺物资,倒买倒卖。一部分企业单位不按照决定中规定的方针去下真功夫、苦功夫地搞改革,而是搞歪门邪道,乱涨价。有的工厂乱发奖金,乱提级,有些工厂的奖金金额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本来工厂生产根本就没搞好,却把生产基金当作消费基金花了,厂领导还说先发了再说,明年再贷款搞生产。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向中央写信检举请客送礼风大发展,名义上是送土特产,一送就是一大堆,搞得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山西有的单位去地方开会,除了大吃大喝,每个人发的东西就值80多元。这股新的不正之风,来势凶猛,蔓延很快。只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一项,几乎每个省份都发生了这种情况,而且不是发生10起20起。辽宁省对这个问题检查得很快,省一级和地市县级党政群各机关办企业、干部经商搞公司,大多是在1984年下半年搞起来的,全省大概有900多个。有的省比这还要多。

四、纠正新的不正之风

新的不正之风,实质都是趁改革之机,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利用职权和工作上的便利条件为个人或者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行为。为了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从1984年底到1985年3月,中央和国务院连发了19个通知,对新的不正之风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及整改情况作出详细的规定。**在1985年前后的两次大会上正式向全党指出了新的不正之风的现象。他痛心疾首地说:如果听任歪风邪气滋长蔓延下去,我们党就腐败了!

新的不正之风是在败坏改革的名誉,妨碍改革的进行。为实现“整党促改革,整党促经济,经济检验整党”的目标,第二期整党的各个单位把揪新的不正之风作为打开整党工作的突破口,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和纪律性,由此带动其他各项整党工作的深入发展,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综合两股不正之风的问题,这次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不仅要求各级党委和各整党单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制止新的不正之风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进行认真的检查,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迅速纠正这些歪风;更要求党员认清不正之风与改革失误的区别,“坚决刹住新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该包的还是要包好,该定的还是要定好。参加第二期整党的单位首先提高党员对于不正之风的内容实质和危害的认识,使党员认识到新的不正之风的种种行为是同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宗旨、目的背道而驰的,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不仅不会影响“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还会对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起到促进作用。随后,各整党单位查明不正之风在各单位各地区的表现形式,并严惩在搞新的不正之风问题上有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最后,各整党单位加强立法工作,结合查处不正之风的案件,在认真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经济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措施的健全工作,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空子,减少薄弱环节,有利于有效地防范不正之风的产生。

在第二期整党中,各地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严重违法乱纪、严重以权谋私的案件,基本刹住了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等新的不正之风,党风有了不同程度上的好转,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甘肃省查处窑街矿务局领导干部侵吞工人奖金的问题,挽回了企业改革的声誉,保护了工人对生产和改革的积极性。中纪委查处了海南岛的一些主要干部炒外汇、滥发滥借贷款,将汽车、电视机等紧俏物资倒卖出岛的问题,维护了国家信贷管理规定。山西省太原市委书记王建功带上化工局领导干部去查看自己和知识分子的住房情况,使得那个局长没话说,把多占的房子退出来,推动了全市退出多占住房的工作。

五、贯彻落实农村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中央提出“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为此采取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副牧渔的大农业战略等政策。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和其他错误思想的影响,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和党在农村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许多党员干部和党员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忘记了或者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顾农民,只顾自己先富。这对党在农村的党员队伍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因此,第三期整党要求在整党中使农村党组织进一步正确认识并落实党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要求认真抓好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即以学习整党文件或者上党课的形式教育党员要全心全意为农民做好服务,要积极正确地贯彻党在农村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增强农村党员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必须从思想和实际工作中着手。既要教育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和党员克服各种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陈腐观念,如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遗留下来的重农轻商、农本商末和平均主义的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的思想;又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农业同工业、副业、商业等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等思想,让农村党员懂得既要抓好工商业,又决不能放松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统筹安排,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而不能有所偏废。

通过整党教育,农村党员和党员干部提高了对党的根本宗旨的认识,明确了新时期农村党员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河北省文安县十间房村村支书张家明开始买了台拖拉机自己跑买卖,丢下村里工作不管,经过整党教育,认识到自己作为村支书不该扔下村里的工作只为个人致富。于是,他同大家商量,很快为村里建起塑料厂,成立服务队,还同外地签订了刷毡布的合同。丰润县山头村村支书张连秀,大包干后一度感到当干部受累吃苦,想撂挑子,曾在支部会上定下规矩“咱们不找事,让事找咱们”。整党中,经过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他认识到自己过去多打了个人的小盘算,少打了为群众的大算盘,在整党中提出全村三年发展规划的建议,带领群众兴建校园,扩建果园,整顿集体办的大理石厂。石家庄地区农村还有820多名党员把自己的致富项目转让给了贫困户或联合贫困户一起搞。陕西省合阳县实行生产责任制比毗邻的韩城县迟了两年,县委常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教训,认识到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地清除“左”的影响,思想受到条条框框的严重束缚。因此,他们在认真学习整党文件的基础上,努力清“左”破旧,并且采取实际措施,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是把14万亩荒山荒沟和10万亩黄河滩地全部承包到户和单位,制定为基层和专业户、重点户服务的具体措施,做到了化肥供应、技术资料、技术指导三上门,使粮食专业户、重点户由400户猛增到6800多户。

1987年5月26日,薄一波在全国整党工作总结会议上代表中指委作《关于整党的基本总结和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报告,宣告长达三年半的整党运动的结束。这篇报告中是这样评价这次整党运动的:“这次整党始终注意了正确处理整党工作同改革、经济工作的关系,总的来说,做到了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各级整党工作都坚持贯彻执行整党促改革、促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注意结合改革、经济工作的实际,适应它们的需要,努力通过党的思想、作风、纪律和组织的整顿为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排除障碍,增加动力。”

20世纪80年代的整党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党的建设运动,在整党中坚持“整党促改革,整党促经济,经济检验整党”,正是中国共产党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后在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贯彻始终如一的做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到2018年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90.03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历史新高度。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也见证了中国一步步的崛起。